IPv4過渡至IPv6移轉策略與機制介紹

稿件由IPv6計畫辦公室(www.ipv6.org.tw)提供

由於全球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用戶數、路由器及應用服務伺服器數量非常龐大,IPv4移轉至IPv6的工程無疑是一項浩大工程。移轉時程並無法以約定的日期為基準進行全面的轉移。移轉的方式必須採取漸進方式,在不影響現有網路服務下,依據網路現況以循序漸進方式完成IPv4至IPv6的移轉。根據IETF v6ops工作小組及RFC 4213建議,移轉機制的技術可以分為三大類:IPv4/IPv6雙協定(Dual Stack)、穿隧(Tunneling)及IP位址協定轉換(Translation)等三大類技術。

IPv4/IPv6雙協定(Dual Stack)技術

所謂雙協定技術是在一個網路內同時提供處理IPv4及IPv6的能力,就如同會說兩種不同語言的人一樣:以IPv6的語言的和IPv6的站點溝通,對於只會使用IPv4的站點,則以IPv4的語言進行溝通。

在實作的過程中,所有網路設備原有的IPv4層協定將被IPv4/IPv6雙協定層取代,此種轉移方法非常簡潔明瞭,其主要缺失為主機或路由器需同時處理IPv4及IPv6兩組位址,處理效率會降低,記憶體需求也會增加,軟體部份需要修改,硬體也可能面臨更換的需求,建置的成本較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以IPv4為主的網路海洋將會逐漸變小,而IPv6的小島不僅會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大,最終可能完全取代IPv4,形成新的下一代Internet網絡。此時只要關閉IPv4的功能,就可以成為純IPv6的主機或路由器,不會增加新的成本,因此是一勞永逸的做法。

IPv4/IPv6雙協定(Dual Stack)技術優缺點比較表

優點

缺點

容易設置與易懂,有利於IPv4漸進式發展為IPv6,不須再重複投資。

每個節點需 1 個 IPv6 位址及 1 個 IPv4 位址,兩者之間無關連。

端點對端點連線模式未遭破壞。

系統複雜度及負擔增加,需維持 2 個 IP 協定個別的路由資源及相關網管資訊。

雙協定主機可與其它雙協定主機、純 IPv4 主機或純 IPv6 主機互連。

無法解決純 IPv4 主機與純 IPv6 主機互通的問題。

IPv6穿隧(Tunneling)技術

隧道(Tunnel)是一種利用IPv4封包及IPv4網路來傳送IPv6封包的技術。在純IPv4網路環境中,藉著建立隧道的方法,可使得IPv6封包得以穿越IPv4涵蓋的網路,達成與遠端IPv6端點連線的需求,在IPv6發展初期,可節省大量建置成本。比喻來說,就像是將IPv6語言寫成的信件,再用IPv4語言的信封包起來,送到IPv6網路的終端後,再拆掉IPv4信封繼續傳送IPv6信件。

IPv6封包是在隧道起始點被封裝入IPv4封包的酬載(payload)中,而在隧道終結點被解封裝還原為IPv6封包,封裝/解封裝IPv6封包的起始點與終結點稱之為隧道端點。隧道端點必需是具備IPv4/IPv6雙協定的節點。

隧道可依據其建立的機制,分為自動式隧道與手動式隧道兩種。在自動式隧道方法中,封裝、目的地位址的抽取及隧道建立等動作是自動完成的,不需人工的個別設定。在手動式隧道的建立過程中,隧道終結點的IPv4位址必需以人工方式個別預先設定。不同的IPv6網段及其相對映隧道終結點的IPv4位址等資訊均需事先取得,並加以人工方式設定後,方能夠建立IPv6網路間的連線。
目前有多種穿遂技術發展中,包括6over4(RFC 2529)、6to4(RFC 3056)、Tunnel Broker(RFC 3053)、ISATAP(RFC 5214)、Configured Tunnel(RFC 4213)及6rd(IPv6 rapid deployment)等,其中以6rd最受矚目,在來不及全面建置雙協定網路的狀況下,可能是最重要的過渡技術之一。

IPv6 穿隧 (Tunneling) 技術優缺點比較表

優點

缺點

節點對節點的連線方式未遭破壞。

需要 IPv4 網路架構,無法過渡為IPv6為主的網路,將來需要重新投資IPv6網路。

利用現有 IPv4 網路,可降低成本。

大部分技術只支援IPv4公用IP,無法解決 IPv4 位址不足的問題。

 

封裝及解封裝增加網路額外負擔,而且封裝後無法發揮IPv6的全部功能,有些服務的運用可能受限,同時也有安全問題的隱憂。

 

需要人工的設定與維護,增加網管者沈重的工作負擔。

協定轉換(Translation)技術

協定轉換技術是用來解決IPv6和IPv4互通的問題,主要是在IPv6節點與IPv4節點通信時,借助於中間的協定轉換伺服器,把網路層協定表頭進行IPv6/IPv4間的轉換。 發展中的IPv4/IPv6位址協定轉換技術包括SIIT(RFC 2765)、NAT-PT(RFC 2766)、 BIS(RFC 2767)、BIA(RFC 3338)及SOCKS-gateway (RFC 3089)及TRT(RFC 3142)等。

其中較受矚目的是NAT-PT,這個技術提供位址及通訊協定的轉換,因為IPv4與IPv6封包在格式及內容定義上不同,兩者形同雞同鴨講,無法直接溝通,而NAT-PT可充當兩者的翻譯器。NAT-PT的功能主要為位址轉換及協定轉換,在位址轉換方面,是將IPv4位址轉換為IPv6位址,反之亦然。

NAT-PT轉換器無法處理封包酬載中位址的轉換,而有些應用程式是利用封包酬載來傳送位址資料,例如DNS、FTP等應用程式,這類應用就需要借助應用層閘道器(Application Level Gateway,ALG),例如DNS-ALG、FTP-ALG等,將封包酬載中的位址做適當的IPv4/IPv6位址轉換以及通訊協定轉換,達成應用層雙向互連 。這種技術執行起來比IPv4 NAT複雜許多,必須要依據各種應用程式的特性量身訂做專屬的轉換機制。

IPv4/IPv6 位址協定轉換 (Translation) 技術優缺點 比較表

優點

缺點

NAT-PT 可建構在 IPv4 與 IPv6 網路交界位置,提供純 IPv4 與純 IPv6 間的通訊,免除將主機升級為雙 IP 協定堆疊的麻煩。

經由 NAT-PT 處理的 session ,在整個 session 過程中,所有封包均需流經此 NAT-PT 。因此 NAT-PT 轉換器可能成為網路運作的瓶頸點,會危及整體網路運作。

NAT-PT 的運作對 end-user 而言幾乎是透通的。

需借助 DNS-ALG 、 FTP-ALG 以及各種應用程式 ALG(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 方能處理封包酬載中位址的轉換,達成應用層雙向互連。

 

協定轉換需要極複雜的技術,許多的網路應用將會能受限,未來仍須再次投資, 才能提供真正的IPv6網路與服務。

資通信網路引進IPv6的建議

未來網路會從只提供 IPv4 網路移轉至同時提供 IPv4/IPv6 雙協定網路,甚至只提供 IPv6 網路及服務。目前 IPv4/IPv6 雙協定技術是全球各界主要推動移轉方案,而 Tunneling 技術則是主要的階段性過渡方案。建議各單位應善加利用網路設備汰舊換新之時機,降低設備採購成本,順勢導入 IPv6 技術,讓新購之網路節點同時支援 IPv4/IPv6 雙協定,同時修正應用程式使其同時支援 IPv4 和 IPv6 之應用程式。資通信設備引進 IPv6 功能執行方案建議如下:

  1. 檢視現有軟、硬體設備支援IPv6之現況。
  2. 新建置之設備必須加入支援IPv6功能選項。
  3. 資訊系統規劃OS升版時,必須要求同時支援IPv4/IPv6雙協定之功能。
  4. 檢視應用軟體支援IPv6之現況,無法升級之系統應擬定未來升級之計畫。
 
數位簽章
數位簽章又可稱為電子簽章,常用於雙方電腦訊息交換的時候,避免資料被偽造或竄改。首先於傳送端產生私、公用密鑰,在傳遞訊息時先透過演算法對資料做出簽章值,接者對此訊息加密,即數位簽章,傳送的資料包括原始資料與數位簽章;接收端透過同樣的演算法取得簽章值與公用密鑰來驗證資料的正確性,若資料被竄改或偽造,則會產生不同之簽章值,如此達到驗證的目的。
歡迎參加3/28 TWNIC 2011 網際網路趨勢研討會IPv6 Workshop
IPv4位址枯竭因應與相關建議
亞太網路資訊中心 (APNIC) 處理第2階段IPv4申請之審核步驟
TWNIC 2011年新一代網際網路協定教育訓練3月課程
TWNIC 2011年度網路安全教育訓練課程預告
拒作默默無聞的無名網站─輕鬆將部落格變成個人專屬網站
TWNIC寬頻網路使用調查
台灣網路基礎建設概要
.tw域名統計調查
IP統計查詢
www server累計數量統計
全球IP位址與AS號碼每月統計表
TWNIC IPv4位址核發記錄(100年1/26~100年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