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書籤 facebook twiter plurk google Yahoo! My Web
 


淺談4G與IPv6

謝百銘/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

經歷2011年6月8日台灣IPv6日,2012年6月6日World IPv6 Launch Day兩個里程碑,2013年10月30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 4G執照競價結束,台灣IPv6的推廣將有機會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行動數據通信業務可以說是IPv4位址耗竭的元凶,2007年第一代iPhone問世時,雖然僅支援2G,卻帶動了智慧型手機的風潮,迅速地吞食了資源有限的IPv4位址,IPv6的建置與轉換也與迫在眉睫。以台灣來說,新的行動通信業者若是若是申請IPv4位址,僅能取得四個class C的IPv4位址,相當於210(1,024)個IP。若是申請IPv6位址,可取得/32的IPv6位址,至少可發給232(約43億)個用戶終端使用,可見IPv6在未來數據通信業務所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電信網路的核心功能是溝通,溝通的媒介從有線發展到無線、固定式演進到移動式,這些改變大大地提升了溝通的便利性。溝通的技術從電路交換 (Circuit Switched)模式逐漸轉換成為封包交換(Packet Switched)模式,讓網路從「專線專用」改變成「資源共享」,溝通成本的降低促成應用服務的普及,近年行動通信技術的全面IP化,更是造就了無窮無盡的可能性。

3G及4G與IP網路的關連及比較

自1997年發佈俗稱2.5G的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規範以來,行動通信網路正式邁入數據服務時代,IP技術充分應用在行動網路,其中最關鍵的就是GTP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技術,利用基地台到通訊閘道Gateway之間可以動態改變的tunnel,讓用戶在移動時仍然能準確接收IP封包。


GTP tunnel示意圖

2001年Release 4的3G標準,將傳統電信網路使用的SS7 (Signalling System No. 7)建構在IP網路上,2002年Release 5發佈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標準,制定了VoIP在電信網路中的標準,將語音封包也封裝在tunnel中透過IP來傳送,企圖建構All-IP的網路架構。2008年Release 8發佈LTE標準,核心網路全面IP化,IMS這個當時不受電信業者青睞的構想,此次做為LTE語音服務的標準規範,有越來越多的電信業者採用。當初IMS就是以IPv6為基礎制定的規範,可望透過建置4G網路語音服務的同時佈建IPv6,讓IPv6的滲透率大幅提升。補充說明一點,4G網路的語音服務(VoLTE,Voice over LTE)不是非IMS不可,IMS也不是非IPv6不行,但遵循相同規範會降低網路互連的困難度,這意味著降低資金與技術門檻,電信業者會更積極主動佈建IPv6。

既然4G網路的封包是透過tunnel來傳送,IPv6在4G網路的應用也分成了tunnel內、tunnel外兩層來說明。Tunnel外層和傳統的IP網路相似,目的是維持基地台(eNodeB)和核心網路的閘道(SAE-GW)間的路由暢通,除了漫遊以外,各家業者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IP網路,現今大部分導入IPv6的技術都可以應用,使用IPv6 做為4G的基礎建設。另一方面,Tunnel內層傳送的是信令和用戶資料,行動通信需要大量信令來維持用戶連線狀態,佔用相當的網路資源,用戶資料傳遞關係著應用服務的延續性,在tunnel內層導入IPv6時就需要格外審慎面對。

行動數據通信早在2.5G GPRS標準時就支援IPv6的tunnel技術,但是IPv4封包使用一個tunnel,IPv6封包使用另一個tunnel,3G也是如此,直到4G的標準中,終於制定了dual stack tunnel的規範,經由LTE基地台傳送的IPv4和IPv6的封包可以共用一個tunnel,而經由2G/3G基地台傳送的封包,則是要Release 9的規範中,才制定了dual stack tunnel的標準。

這好比從台北到宜蘭的雪山隧道,規定只能允許汽車通行,電動車要走必須繞遠路或是開通另一條電動車專用的隧道,這樣怎麼想都不是一個好主意,政府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修改交通規則開放電動車通行雪山隧道,自然大大的增加了電動車的便利性。

下表簡述了3GPP規範技術演進與IP發展的關係,目前3G網路大多遵循Release 8以前的標準,Release 8以後的版本則規範了LTE相關標準。

3GPP版本 發佈時間 技術演進
Release 97 1998年初 俗稱2.5G的GPRS規範,在此之前需要以撥接方式(dial-up)進行數據連線,已支援IPv6。
Release 98 1999年初 俗稱2.75G EDGE (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規範。
Release 99 2000年3月 UMTS 3G技術規範,亦支援IPv6。
Release 4 2001年3月 信令IP化 (SS7 over IP)
Release 5 2002年6月 IMS規範,引進All IP概念。
無線技術HSDPA規範
Release 6 2006年3月 無線技術HSUPA規範
Release 7 2007年12月 無線技術HSPA+規範
Release 8 2008年12月 LTE規範,支援IPv4v6 dual stack tunnel
Release 9 2009年12月 GPRS規範支援IPv4v6 dual stack tunnel
Release 10 2011年6月 LTE-Advanced,支援DHCPv6 prefix delegation

國際上4G用IPv6佈建的的作法

北美最大的行動電信業者Verizon Wireless,擁有超過1.1億用戶,2010年Q4 LTE開商轉後開始導入IPv6,是目前最大的IPv6商用網路之一。Verizon針對Internet服務和IMS語音服務設計不同的網路架構,Internet等數據服務使用IPv6優先的dual stack tunnel技術,至2013年底,已經有超過40%網頁點擊率是經由IPv6所造訪,IPv4的部分則是核發private,再透過NAT44來解決IP位址分享的問題。另外,4G提供語音服務的IMS,則運行在IPv6-only的網路系統,一方面是因為IMS是基於IPv6設計的系統,沒有相容性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在於語音網路交換互連的特性,除了可以透過IP網路互連外,也可以轉換成傳統交換機的電路交換網路對外界溝通,降低IPv6網路佈建時的難度。

北美另一家逾4千萬的用戶T-Mobile採用了不同的策略,在4G網路上同時配置了IPv6-only的網路來提供相容手機的數據服務,只要用戶端設備支援464XLAT功能,更改手機的存取點名稱 (APN,Access Point Name)設定後,可以透過IPv6-only的網路存取Internet網路。T-Mobile宣稱會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希望盡早將用戶導入IPv6網路,一方面避免NAT技術上的應用限制,另一方面也可以減緩CGNAT設備的投資。

亞洲大部分的4G業者,如日本DOCOMO、韓國SKT,在4G佈建時都採用了dual stack的技術來支援IPv6。

4G用IPv6佈建的問題

在4G網路佈建IPv6有些順勢而為的契機,IPv4到IPv6的轉換技術大多耳熟能詳,下面針對行動通訊網路特有的問題做一些探討。

首先,是技術演進、規範制定與設備研發的落差問題。移動數據通信技術採用3GPP相關協議為主,在嚴格的規範下提升了設備的相容性與互通性,但是手機規格、應用技術、網路架構緊密結合的結果,只要某些設備對IPv6的支援規範不完整,就可能造成IPv6使用上的阻礙。3GPP針對IPv6規範的發展相對緩慢,IPv4v6 dual stack tunnel在3G和4G支援的版本不一致,多數3G網路並沒有達到Release 9的標準,DHCPv6 prefix delegation在Release 10才制定相關規範,這些都增加IPv6在行動通信普及的難度,近年來電信業者在為頻寬不足焦頭爛額之際,很難花心思在不同版本的規範中整合IPv6。

4G在漫遊時處理IPv6也會面臨難題,有的業者支援IPv4、有的業者支援IPv6、有的業者支援IPv4v6 dual stack,電信業者讓自己用戶在出國時都可以正常使用的同時,也希望其他業者的用戶可以順利使用自己的網路,這些地方在4G佈建IPv6時都需要特別考量。

除了網路本身的問題外,尚有許多搭配的系統需要配合IPv6修改,例如通聯記錄(CDR,call detail record)的處理。CDR是電信業者計價收費的依據,也是犯罪偵查的工具之一,過去語音服務CDR紀錄的是電話號碼與通話時間,數據通訊則是紀錄用戶的IP位址和使用量,這些都牽扯到龐大的資料庫和程式邏輯的修改,絕對不是一蹴可及的工程,同時也需要政府相關單位積極配合。

4G用CGNAT的佈建及問題點

CGNAT (Carrier Grad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4G網路建置是一定要面對的課題,面對未來廣大的4G應用(例如M2M),IPv6應該是最好且必要的選擇。

使用dual stack技術來佈建IPv6,需配合NAT44來處理private IP的問題;建置IPv6-only的網路需搭配NAT64作為過渡時期的解決方案。以上都使用NAPT (Network Address and Port Translation)的方式來實現。


NAT44佈建4G網路


NAT64佈建4G網路

CGNAT的問題大多圍繞在如何建立和維持NAT前後的對應關係,可採用Stateful或是Stateless的方式,集中式(Centralized)或分散式(Distributed)佈建和網路規模及架構密切相關;動態分配還是靜態分配port number,關係著IPv4位址共享的效率;如何減少log的產生(A+P)、如何處理安全性的問題等等,都會影響CGNAT的選擇方案。

最近有人宣揚Internet of everything不遺餘力,Internet的應用行為模式千變萬化,對CGNAT技術的需求也不一樣,許多應用在設計時已考慮到CGNAT,也有一些舊的軟體在NAT之後無法正常運作,甚至有些應用現在正常運作,但是隨著使用習慣改變、連線數量的增加都可能造成日後變成無法運作的情況。這些都顯示CGNAT其實是個不得不的過渡方案,業者應想辦法及早導引用戶到IPv6的網路上來避免CGNAT造成的問題。

面臨4G時代IPv4位址不足的問題,CGNAT是一個理想的過渡方案,若是及早佈建IPv6,藉4G發展的機會將用戶導入IPv6環境,搭配DNS64/NAT64來存取IPv4的網路服務,不僅可以減少設備的投資,也可以大幅提升IPv6網路的滲透率,促進IPv6網路環境的健全發展。過去IPv6的推廣一直聚焦在IPv6的內容或終端設備上,好像業者只要備妥IPv6骨幹就好,其他都是用戶終端和內容供應商的問題。此次藉由行動通信邁向4G建置一套全新的網路,順勢導入IPv6在許多方面應該都是水到渠成的一條路。


  • 正確的說法是“functional freeze date”,指的是這個本版不會再增加新的功能,但技術細節可能會持續修訂。( http://www.3gpp.org/specifications/releases/)
  • RFC 6877: 464XLAT: Combination of Stateful and Stateless Translation,主要精神是在client side和provider-side分別做一次address translation,提供IPv4應用在IPv6 only的網路上互通。
  • RFC 6653: DHCPv6 Prefix Delegation in Long-Term Evolution (LTE) Networks
    3GPP TS23.401 Rel.10: IPv6 Prefix Delegation via DHCPv6
    主要應用為mobile router,將手機從host變成gateway。
  • 3GPP TS23.975 “IPv6 Migration Guidelines” Figure 7.1.1, NAPT44 collocated in a PDN-GW for each APN.
  • 3GPP TS23.975 “IPv6 Migration Guidelines” Figure 7.3.2, Example DNS64 and NAT64 functionality network placement with standalone NAT64.
  • RFC 6346: The Address plus Port (A+P) Approach to the IPv4 Address Shortage,一種靜態的IPv4分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