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01第25期
  TWNIC最新消息國內外網路動態活動快報網路統計網路專欄前期電子報回首頁


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 討論縮減數位落差
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WSIS)第一階段會議於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預期各國政府、國際組織、民間企業、及非政府組織與市民社會的代表將有超過七千多人。


 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WSIS)第一階段會議於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主辦單位表示,共六十七國元首、八十二位部長參與開幕,而之後的三天議程,預期各國政府、國際組織、民間企業、及非政府組織與市民社會的代表將有超過七千多人,參與這項關係全球資訊及知識社會發展的重要會議。

 由國際電信聯盟 (ITU)主辦的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議」於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日舉行,身為資訊科技高度發展的台灣雖非ITU會員,但仍在此次由我國產、官、學界組成龐大團體,由主管科技政策及發展的行政院政務委員蔡清彥,率領由產官學精英組成的代表團參與相關活動,展現台灣願對縮小國際「數位落差」的議題上能有所發揮與貢獻。

台灣於WSIS會場展示攤位

 此次台灣代表團除由蔡清彥擔任團長外,經濟部政務次長尹啟銘、資策會董事長林逢慶及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為副團長,團員包括青輔會主任委員林方玫、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等共五十多人,除參加「世界資訊社會高峰會議」外,並在WSIS大會會場展示eASIA的成國展覽,並於World Forum of Information Society 於Internationa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Association (IATA)會議場地,舉辦的世界資訊社會論壇,受邀進行相關資訊傳播發展論文發表。此次,由本中行執行長陳文生與網域組長李曉陽代表台灣網路資訊中心所共同發表的論文: "The Role of Local Authority on the Internet Governance: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Authority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from Taiwan's Experiences" 也獲邀於會中進行發表

筆者攝於IATA之WFIS會場

 此行台灣代表團出席WSIS的相關活動,是希望能了解掌握WSIS的情況與議題發展動態,同時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的成果及分享經驗。台灣參與WSIS主要是由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及資策會負責規劃,除出席WSIS及週邊活動外,並將在會議期間,舉行以台灣為主軸的論壇,探討台灣的ICT發展現況及在國際社會可能發揮的功能。

 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一階段WSIS高峰會,主要在通過「原則宣言」及「行動計畫」,以因應全球資訊化社會來臨與其快速發展下所帶來的挑戰,及確定縮短落差的方法與行動方針。WSIS第二階段預計將於2005年在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舉行,評估行動計畫的執行狀況,及採取進一步行動。

世界資訊高峰會會議現場

 綜觀WSIS會議,其所展現出的幾項議題分述如下:

 (1). 數位的兩難:

  Digital Dilemma "The squabbling over whether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should help pay for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in the South continues to deflect attention from the potential of ICTs in development." (cited from "The Independent Daily of the 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ecember 9, 2003). 這一段話開啟了資訊社會高峰會的討論重點,在全球數位化與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下,因數位落差所衍生的數位兩難,讓聯合國以舉辦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的方式,讓架構資訊化社會成為全球普世的一致目標與價值,並以夥同合作的關係與模式,引入政府、私人組織、公民社會的全球關係影響者(stakeholders)能共同參與;並藉由辯論、討論與互動來彼此交換意見,以結合力量,共同朝向一個能人人共享的資訊社會

 (2). WSIS資訊高峰會討論重點:

  因"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所導致的廣泛討論,架構出WSIS的幾個議題主軸:
 1. 如何藉由科技來幫助國家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
 2. 以數位為基礎的傳播環境下如何尊重語言與文化的多樣性發展;
 3. 如何藉由政府的涉入與主導來開創開放的資訊傳播環境;
 4. 如何在架構資訊化社會的過程中讓不同族群,性別和年齡能彼此尊重。

 (3).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2003年12月9日,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核准了此宣言
 •2003年12月12日於閉幕前的最後議程中WSIS無異議通過
 •以"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global challenge in the new Millennium"為宣言
 •全文共67條,共分三大部份:
  1.對資訊社會的共同展望;
  2.全民共有的資訊社會為主要的原則;
  3.向知識共享的全民資訊社會邁進。

 (4). Plan of Action

 
而以實際行動展現實踐達成資訊化社會的共同願景,將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原則宣言》制定的共同展望和指導原則化作具體行動方針,以通過更廣泛地利用資訊通信技術的產品、網路、服務及應用,實現達成國際共識的發展目標,同時幫助各國跨越數位落差。《原則宣言》中構想的資訊社會將通過各國政府和所有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和團結一致得以實現。

以下為幾項原則性的說明:
 •2003年12月9日,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核准了此宣言
 •2003年12月12日於閉幕前的最後議程中WSIS無異議通過
 •全文共29條,設定指示性指標以實踐"Plan of Action"  
 •強調各國在2005年突尼斯會議前,以具體的實踐行動,來展現各國對資訊化社會達成的決心與示範作用
 •瑞士政府於閉幕前議程中帶頭宣示捐款,對發展中國家在縮減數位落差的努力上作出貢獻

而指示性指標與計劃,在根據已形成國際共識並以國際合作?前提的發展目標,包括《千年宣言》所含的目標,指示性指標可以作?2015年之前加強連通性和更多使用資訊通信技術以實現本《行動計劃》目的的全球性參考指標。各國可根據不同的國情,在制定其國家指標時參照下列指標:

  1.利用資訊通信技術連接村莊,並建立社區連線;
  2.利用資訊通信技術連接大學、學院、中學和小學;
  3.利用資訊通信技術連接科學相關研究中心;
  4.利用資訊通信技術連接公共圖書館、文化中心、博物館、郵局和檔案館;
  5.利用資訊通信技術連接醫療中心和醫院;
  6.連接所有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門,並建立網站和電子郵件地址;
  7.根據國情,調整所有中小學課程,以應對資訊社會的挑戰;
  8.確保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能得到電視和廣播服務;
  9.鼓勵內容開發並創造技術條件,使世界上所有語言均能在因特網上得到體現和使用;
 10.確保世界一半以上的居民在可及範圍內獲得資訊通信技術。

 (5)..Enabling Environment的議題

 在談論到這個問題之前,想先引一個由Eko於2001年所提出的 "Five-part Typology of the Internet"對於各國政府或主管當局,對網路監管的不同philosophy。

  Eko (2001) 指出網際網路的管理與規範是基於"multiple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and realities as below:
  1.The "internationalist" model is based on mutual interests among nations and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 cooperation.
  2.The "neo-merchantilist" model is based on 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also included goods and services.
  3.The "culturist" model based on individual national cultural protection similar to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in Canada that
   limit some contents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vehicle.
  4.The "gateway" model is based on authoritarian or totalitarian ideas to control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5.The "developmentalist" model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that thought the communication
   as a tool to stimulate a specific territories'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而在以消除數位落差為主軸的WSIS,也無可避免的將網路視為一種工具,以幫助特別領域的經濟與政治的發展。另外,將政府力量的引進與涉入,讓網際網路的管理問題,落入了熱列的討論。Internet Society也舉辦一場Workshop,強調網際網路非所謂的Governance,而應該為 "Coordination",ISOC President & CEO Ms. St. Amour Internet 是"Coordination, not Governance":
 1.Coordination of the definition of Internet standards;
 2.Coordination of the availability and assignment of Internet resources;
 3.Coordination of the policies preventing misuse of the Internet.

  然而,WSIS大會已通過成立一個網際網路的工作小組,在確保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各國政府、私人組織和民間團體充分和積極參與的機制的開放和包容性進程中,在相關政府間組織和國際組織與論壇的參與下,進行調查,並在2005年之前視情況就網際網路管理方面的行動提出建議。這個工作小組應強調:
  1.制定有關Internet管理的切實可行的定義;
  2確定與Internet管理有關的公共政策問題;
  3.就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各國政府、現有政府間和國際組織、其他論壇以及私人公司和民間團體各自
  的作用和責任形成共識;
  4.就此活動的結果起草一份報告,提交將於2005年在突尼斯召開的資訊社會世界峰會第二階段會議審議,
  並採取適當行動。

  另外,同時也決議,建請各國政府能積極有效的採取以下行動:
  1.促進建立國家和區域性Internet交換中心;
  2.對各自的國家代碼頂級域名(ccTLD)進行管理或在適當時進行監督;
  3.提高對Internet的認識。

  對於此行參加WSIS後,相關建議意見如下:
  1.聯合國形式的會議參與與議決模式,台灣在大會上較無使力的空間,但仍可透過NGO的模式積極參與
  WSIS並創造議題結合相關團體共同舉辦會議,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 Taiwan的名字在大會因中國大陸的干預遭立可白塗銷,在日後類似情況下,台灣應有一適當的方式來處
   理名稱問題,如以Chinese Taipei等我方能接受的方式與名稱,以不致於在遭受到封殺後,仍無法向國際
   社會傳達我方意念。
  3. 國內各相關資訊與傳播單位應注意WSIS相關議題發展,因WSIS的議題廣泛,舉凡政治、經濟、科技、
   資訊、傳播媒體、語言文化研究、非政府組織、私人企業等都應密切注意發展。尤其在協助開發中國家
  建設基礎建設時,我國私人企業的參與與前導加入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能適時的於所協助的國家中
  取得一定的商業主導地位。
  4. 於"Plan of Action"中對於網際網路的管理,因涉入政府管理的議題,對我國所管理的.tw ccTLD,恐引發未
  來中國大陸介入,我方應審慎密切觀察發展動向與研擬對策。

 

(網域名稱服務組 李曉陽)
訂閱電子報:
檢索: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號4樓之2 Website:www.twnic.net.tw
Tel:+886-2-2341-1313 Fax:+886-2-2396-8832 E-mail:service@twnic.net.tw
版權聲明,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