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 路 專 欄 》
如未來ICANN會朝向傳統的「國家會員」(State Members)運作模式發展,就台灣而言,頗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因為這將使我們與大陸之間存在已久的國際政治問題再次搬上檯面。
 

 當網際網路網域名稱與位址管理機構(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總裁Stuart Lynn於今年二月拋出改革議題,直指ICANN目前所面臨的三項重要困境:(一)重要機制參與不足;(二)決策過程冗長;及(三)經費不足。而各界反應熱烈,如野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各方所提出之改革意見超出原先Stuart Lynn設定的目標,甚至還傳言某些國際性組織有意接收ICANN的消息。在眾多意見討論中,其中一項即為ICANN的歸屬問題:ICANN是美國的ICANN,還是地球村的ICANN?

 在我們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先簡單回顧ICANN的歷史。網際網路首創於美國,爾後許多國家如台灣、日韓等國紛紛跟進,不斷更新網路技術,促使網際網路高度發展、蓬勃,進而影響其他國家,如中亞及非洲諸國,投身網路世界。就許多網路發展中國家而言,基於「公共利益」或「國家利益」的考量,欲將此一新的「傳播工具」納入國家體制的一環。同時,各國政府也急欲積極參與網際網路的「聯合國」運作,以維護其國家的利益。然ICANN是一個在美國加州註冊之非營利社團法人組織,由美國政府、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和其它實體約定並行管理,負責全球網路位址(IP address)空間、協定參數、網域名稱系統與根伺服器系統的分配與管理,且ICANN並非以「國家」為單位的會員組織,就一個習慣於傳統國際性組織運作的主權國家而言,是很難去適應如此權力運作基礎的不平等。於是藉ICANN改革的機會,如何將ICANN推向一傳統國際性組織運作的聲音也被提出,不論是朝向一個脫離美國控管的全球性組織,或是將ICANN併入既存的國際性組織內。

 如未來ICANN會朝向傳統的「國家會員」(State Members)運作模式發展,就台灣而言,頗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因為這將使我們與大陸之間存在已久的國際政治問題再次搬上檯面,也使我們的權益再次受傷害。雖然現存的ICANN體制以及日前ICANN改革委員會所提之改革方案,仍以非國家單位為參與主體,暫時將不至於影響我們的參與。

 ICANN的未來走向,我們可以從下列的指標性問題來觀察:(一)以不同於聯合國式的會員參與模式,是否能支持未來ICANN的運作,(二)美國是否願意釋出ICANN管理權,與其他國家共管ICANN,(三)網際網路提供人們一個由下而上的發聲平台,國家機制的介入,是否能被網路使用者所接受?相較國際上一些重要組織如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的發展歷程,網際網路的「聯合國」組織結構尚未成熟,仍屬一個初期摸索的階段。如何維護台灣在此一國際舞台的權益,還有許多可以著力的空間。

 (本文作者江進榮為TWNIC國際事務專員)

 
2002 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進行轉載或複製,請知會本網站取得同意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